查看原文
其他

跨界太极学术 | 罗穗小说《半是眼醒半是醉》评点集

跨界太极 跨界经纬 2021-12-03

罗穗小说《半是眼醒半是醉》

评点集


1


       罗穗先生的自传小说《半是眼醒半是醉》让人击节称叹,写尽人生艰难坎坷,烛照人性幽微之处,家事国事天下事穿插巧妙,没有斧凿之痕。全书幽默风趣,可读性强,客家土话原汁原味,用得恰到好处,韵味十足,文笔生动,让人忍俊不禁。家学渊源不可小觑。笔力原来始自童子功,小时读书多多,大时下笔千言,信手拈来。对人对事有不一般的见解,文题与文中内容绝配,春秋笔法,皮里阳秋,反讽辛辣。春华秋实何寻常,如椽巨笔著华章。以罗先生之文才,必能轻松胜任更多大著的面世,我们翘首以盼。


2


初步印象,一般人是无法体味您文采中的深沉,其内涵之重,作者其用心非常人可评,您亦正亦邪之文笔确实非三遍拜读,不敢妄评说。呵呵。😄

3


     一位非著名人物的自传,能写得比许多著名人物的自传更有趣可读,且富有时代烙印,真是要有极佳的文字功底且是费了不少心思的。您的以往丰富的经历、现在的良好记性、素来的文学造诣,以及细心、耐心、风趣、幽默、豁达、善于思考人生,等等,缺一不可,成就了这本书。👍👍




4


星瑜,一口气读完令尊作品,诸多感慨……

不长记性的民族是可耻的。令尊作品无疑也是一本民间的修史。藉由对过往亲友的命运检索,来揭示上个世纪平民生活史的一斑,在这些具体姓名背后的遭际,才可能更多的窥见我们曾经走过的岁月本相。


建国后一系列的运动,几十年后对一些人是心结,对更多的人是遗忘,现在已经无人为重大的历史挫折而焦虑忧愁,人们一起浮躁,一起世故,一起健忘,一起实用。


令尊笔下那些人和事,在我读来,他不是在写作,是在跟你我说话,也是独自沉思。微风漾水,淡霭凄林,有着丰富的人生意味。

他的写法很传统,我说的是指他的胸襟,意绪,文思以及相对应的句式布局和节奏,每一篇,情感浓烈,但有控制(四弟的早夭和母亲的早逝,笑中带泪,更添酸楚),文字朴素又带着优雅,作品是简单里有复杂,文字是平实中有华采。


令尊作品长于叙事,充满温情追忆幼年美好时光,回忆家中变故,苦难岁月,充满敬意回望曾经带给他幸福美好的人和事。也善于剪裁,有些人和事,他不惜笔墨,细细描摹,有的,则如速写素描,约略几笔,亦神形俱备。


读着这些或沉痛或深沉或温馨或戏谑的文字,我想,写下这些洞穿心灵的篇章时,是激起内心深处怎样的波澜,是承受着怎样的痛苦。星瑜,谢谢你的信赖,也请转达,向令尊大人致敬!


5


穗兄:你好!愚友用两夜一日的时间拜读完你的著作。从横空出世的九斤古开笔至充满友情的同学爱结尾。兄以至诚至真的态度和风趣幽默的手法记叙了自己的人生历程,从而让我更加明白命运难于抗争,唯有奋进的真谛!兄的著作中通篇充溢着孝、爱、仁、义、忠的美德,让我终身受益。人的自信,做好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向你学习!以上的见解,如有不妥,纯属文化有限,知识浅薄之故,敬请见谅!


6


本人有幸拜读了罗穗老师亲笔签名赠送的自传体史书《半是眼醒半是醉》,阅后,掩卷细思,再次择主要章节慢慢品嚼。于我,一个对文学艺术类写作是外行者,只拿捏过经济政论文的人,意欲写几个字,作为对罗老师赠送该书情谊的回报,哪怕旁人笑话我仁者不见仁,智者不见智,也斗胆表示看法如下:细数该书共约十八、九万字,230余页,我对罗老师光从量上,成就该书,实属不易,心血知多少,只有书知道!感慨良多。首先,作者语文功底极为扎实深厚,炉火纯青。文笔流畅,条理清晰,构思精巧,词汇极其丰富,逻辑严谨,层次分明。其二,作者记忆超群,对往事印象如此深刻完整,令人惊叹!刻划精细,入木入骨,无刀刻斧凿移花接木痕迹。体现作者智慧、才情不同凡响。其三,作者对社会、政治环境描写实事求是,褒贬客观适度,辩证唯物。真实反映了社会历史变迁、动荡的本来面目,如实展现了书中人物的坎坷经历、喜怒哀乐和人生命运。和盘托出了作者自己及相关人物风雨如磐的经历。其四,该书虽是自费出版物,但可读性、故事性、史料性,与正式出版物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成长的艰辛、成才的不易、成功的欣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共和国非同寻常的艰辛历程。


作者以调侃的笔触描写种种悲情,体现了作者乐观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生存意识,灵巧应对各种困局,赢得风雨后的灿烂彩虹!这是作者一生成功的基石和动力。总之,我们作为与作者同一代人,如果也要写一部自传,除了具体情节、人物、地点会不同,社会背景是基本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称该书为我们这一代人的代表作,是不为过的。


当然,暇不掩瑜,我从外行的角度看,书中某些语句过于冗长,虽这也正是本书的特点、优点、亮点。但量宜减少一点,或分解、或用标点断句,使行句走文更具美感。也可减少读者阅读的疲惫感,给读者思考品味的间歇。这,也许是作者思如泉涌,一握笔就兴致大发,信马由缰不可扼制所致吧。


还有,虽作者开宗明义声明本书不考虑教育启迪功能,但作者倾注心血成就此书实属不易,为家族后人传授作者成才具体过程中的方法技巧,似有必要。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7


罗穗先生您好!赐书昨日下午收到,谢谢。大作正拜读中。尊作以个人经历为经,以粤东客家地区社会一角为纬,浮现一幅生动的人情风俗画,折射出斑驳的时代风云和市井百态,对教育界着墨尤多,饱含人生感悟,值得一读。钧才先生是我敬重的启蒙老师,对我多有教诲勉励,音容笑貌至今难忘。

8


因诸多主客观原因,很久没能静下心来看一本纸质书,罗老师的大作却让我拿起来便不想轻易放下:幽默风趣的语言淋漓畅快亦庄亦谐的风格引人入胜,曲折丰富的人生历程令人嘘唏,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感人至深。这是罗老师丰富人生的自传,也是社会历史的缩影,更是普罗大众难得的精神粮食。罗老师五年多的兴宁师范从教经历,我们有幸兴师求学三年与之交集,是缘分,也是我们的荣幸。祝罗老师文笔越来越犀利、人生越来越精彩!


9


罗穗老师,能拜读您的大作是我们的荣幸。我是真的一拿到就被老师幽默的行文风格深深吸引住。而且每晚都忍不住看,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在眼前。有时看着自己忍不住随里面的人一起喜怒哀乐。这状况少女时代才有过。谢谢老师继续引领我们在“读书穗”里越来越“穗读书”。


10


《半是眼醒半是醉》一书,作者通过记叙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身边发生的“滑稽可笑”之人和事,折射出当时“波诡云谲”的社会現象和历史风云,揭示出为人处世的哲理,那就是"半是眼醒半是醉"。


本书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文情并茂,人物刻划细致深深打动人心。一书在手,自会兴趣盎然。尤其是文章中不时引用些兴宁客家经典语言,读起來更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人的一生少不了坎坷,人生好比酒,怎么喝,怎么过这个坎,我们可以从作者的历练中得到启迪。


由于父亲遭遇政治迫害,从此家道中落,这使作者幼小的心灵里受到创伤,过早地饱受着生活的坎坷和人世间的沧桑。


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乱象无处不在,人人自危,所谓的“群众专政”,肆无忌惮地镇压所谓的“坏人”,草菅人命,杀害无辜。这一切,年少的作者看在眼里,藏在心里,虽然自己还不太懂得为人处世的哲理,但看到其父亲虽历尽劫波,仍然是那么坚强,那么坚守信念,直至风雨过后,重见彩虹。父亲的典范,无形中是给孩子灌输了“半是眼醒半是醉”的人生哲理。


与女同学唐宋樱的“初恋”,作者花了很多筆墨写得很细腻,女同学以筆记本为媒,读书为伴,俩小有共同的志向,希望能读书出山。可是事与愿违,俩人均因家庭关係,终止了升学的念想。结果鸳鸯蝴蝶梦一场,各奔西东俩渺茫。但书中的主人公始终坚守信念,坚信未來,秉持着“半是眼醒半是醉"的人生哲理。


我特別赞许书中的一句话,“其实年青时代我们最大的不幸,还不是吃不饱穿不好受人欺负,而是无权选择自己的理想和道路。”的确,那个时候,我们求学无路,报国无门,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饮水思其源,业成念恩师。作者在书的末尾还真诚地表达出自己能苦尽甘來,除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外,还与善良的亲朋好友、知己的同学的帮助,以及老师、领导的教导培养分不开的。作者的感恩品德也值得我们学习。


还有……总之,“半是眼醒半是醉"贯穿着本书的中心思想。这种思想是最好的处世哲学。清醒是为了看清看透,明白真善美,明白假恶丑,但不执着;醉,是装着朦胧,凡事不要太认真,太认真会累,不要太计较,太计较会烦;看透世间浮华,冷对滚滚红尘。这样,脑不累,心坦然,做事豁达大度。各位同学,你们觉得呢?


11


罗穗兄,您好,因近日事情较多,您的大作我当晚即拜读至下夜二点,其实是浏览有所侧重粗读了一遍。许多场景,许多心声,许多感同身受的体会,令人掩卷沉思,许多事,令人不胜感概,思绪万千,往事不堪回首,又并不如烟。您做了一件挺有意义的事,对同辈,后辈,都是一种启迪,一种传承。往昔的经历,儿时的苦难,是我辈的一种财富。不能忘却的过去,将激励后人争气,努力做好人……感想太多了,不尽一一,待我细读,精读后再请教兄台好吗?



12


我觉得,老师的书,一是活现了特殊时代的荒诞。二是老师在特殊时代下仍然积极奋斗,没有被时代裹挟,没有怨天尤人。三是老师豁达的和时代和解,和命运和解,和自己和解。老师的经历,是悲剧中的喜剧,让人五味杂陈,又让人感叹老师的达观。老师的作品一再证实了人类的常识、人性是多么值得尊重。

13


读《半是眼醒半是醉》感吟:

生花妙笔誉宁江,辞藻清新翰墨香。

缀玉联珠成一卷,半醒半醉意汪洋。


文坛磨剑自风流,墨海扬帆醉晚秋。

焕彩华章歌岁月,阳春白雪引人讴。


14


罗老师,您好!从您的行文风格与亲身经历中,可窥探出您是位经历丰富、热爱生活,幽默乐观,才华横溢的长者。您的文章于调侃中探寻事务真相,于犀利中引发思辩笃行。既有文坛匕首鲁迅针砭时弊的“浩然之气”,又现诗坛浪漫李白高山流水的“憧憬之梦”。可乐、可读、可品、可思。您的人生经历很好的诠释着“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厚重苍桑,挥洒着“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文化情怀。



15


时代烙印人文读本

——读《半是眼醒半是醉》有感

文/罗远泉

      

最近,我阅读了兴宁市教育局退休干部罗穗老师的著作《半是眼醒半是醉》一书,有几点感想与收获。


文学色彩浓烈艺术感染动人


《半是眼醒半是醉》一书,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令读者身临其境。如:第一章中有关“我”出生时的描写,使人边看边禁不住笑出声来,一看就有非看下去不可的冲动。在第十四章中,“我”描述与初恋唐宋樱相约去看电影时手的动作描写,准确地刻画了处于当时思想禁锢、社会闭塞年代的青年,在与异性接触时既渴望与对方交流、了解、亲近又羞于付诸行动的情态。还有“我”对旁人过于敏感的警惕,担惊受怕的心理,都描述得活灵活现。书中还恰当地运用了大量的客家语言,既使行文生动活泼,诙谐有趣,又增添了浓重的地方色彩。


该书刻画了鲜活的芸芸众生,虽然书中是以漫画式的勾画描写,却很典型很真实。如才华横溢却直到改革开放才大显身手而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罗元锋;说变就变的学校厨工;富有同情心的石炭公石炭婆;还有“我”及“我”的家人、张保姆、唐宋樱等等,都是那个年代的特定环境下随处可见的的人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书中虽一笔带过却难以从我的脑海里抹去的两个人:一个是“儒林第”的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三叔公,在本屋的女退伍兵罗芬芳即将要在批斗中遭受当众剥下军裤的侮辱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维护了一个女人的尊严。一个是十七岁的圆脸女红卫兵,竟用滚烫的开水朝被“群众专政”得半死不活讨水喝的老头淋过去。当看到人性被扭曲的这种场面,真令人匪夷所思!想当初,我也是个十四岁的红卫兵,看到上午还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下午就被拉到台上下跪挂牌戴高帽挨斗,心里会有很多不解、不满,且充满怜悯之心。


深厚的人文内涵生动地再现历史画面


该书可以让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认识“我”描述的那个年代的历史。我是那个年代的亲历者,作者描绘的场景令我记忆犹新。“我”的家庭的变故,爸妈的痛苦遭遇,是文革时期整个中国千万个家庭的缩影。当代青少年,一定会觉得书中描绘的情景是那么不可思议,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可是,它就是千真万确地发生了——好人可以在一夜之间变成坏人,幸福的家庭可以在一夜之间家破人亡。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反省、深思吗?


读者可能还会留意到作者讲述的这么一件事:“我”在老同学的怂恿下,毅然决然写出了一张大字报,大义凛然地揭露了“我”父母的四条所谓的反动言行,并宣布要与父母亲决裂!现在听起来,我们都会觉得简直是大逆不道。但是,在那个荒唐的年代,干出这种荒唐的事却看作是很正常的,而且恐怕有好多人都干过这种事。当下,我们读本书,了解了那个年代历史,可以使大家特别是青年人以史为鉴,牢记历史,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人生成功路主观是因素


该书写了不少成功人士,如:罗元锋、唐宋樱及“我”和“我”父亲等,他们均处在当时险恶的社会环境之中。他们起初也沐浴在祖国的阳光雨露之下,无奈社会的动荡让他们都遭受了太多的血雨腥风,阴风恶雨!但是,他们一个个如绝壁中的劲松,顽强抗争,不懈努力,最终在改革开放后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这些活生生的人和事,对生活在盛世社会环境中的青少年,无疑会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另外,后面几章有关“我”在兴宁市一小、兴宁师范学校及教育局的工作经验,对我们也有很好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综上所述,《半是眼醒半是醉》是值得一读的好书。要说不足,我认为,作者有些议论虽然显得多了些;有些句子过于冗长,阅读起来有点吃力,但瑕不掩瑜。一言蔽之,这本书是时代烙印,人文好读本。


16


平凡人的非凡世界

文/李昊德

 

《半是眼醒半是醉》一书作者罗穗先生,乃兴宁教育界一耆宿。罗先生倾注多年心血,数易其稿,终成此书。细细读来,能够令人产生很多感触,受到很多教益。


《半是眼醒半是醉》是一幅活生生的历史画卷。作品从“我”的出生写起,通过描述“我”的家庭在“反右”、“三年饥荒”、“文GE”、“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中,所经历的命运波折,展示了一幅新中国建国以来曲折历程的清晰画卷。书中所描述的那些看似荒诞但又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既留给我们一扇回望历史的窗口,同时警醒我们:忘记过去等于背叛未来。在作者笔下,那些不堪回首的历史不但没有模糊,反倒如此清彻,我们可以感受到,写下这些尘封旧事,作者心中那种非凡的清醒。从这个意义上看,此书具有深邃的历史批判价值。


《半是眼醒半是醉》是关于青春和梦想的诗篇。作品以“我”的人生经历为主线,浓墨重彩塑造了父亲、唐宋樱、罗元锋等人物。父亲早年参加中共领导的学运和地下文化活动,追求光明,学识渊博,为人方正;但是造化弄人,时运不济,被打成“右派”,爱妻早逝,长期遭受种种不公和屈辱,然而从来没有因命运多舛,而失去知识分子的风骨气节,像一株高大的松树,傲岸地挺立在高高的山崖上。毋庸置疑,正是父亲给了“我”强大的基因和精神力量。


唐宋樱是“我”生命中极为重要的女性。作品以较大篇幅,充满温情地回顾了“我”和唐宋樱之间,介乎友情和爱情之间的种种美好过往,使人感受到少男少女之间的那种纯洁感情,那种对美好未来的炽热追求;唐宋樱出现在“我”的“芳华”中,冥冥中好像是上苍的眷顾,让“我”在压抑乃至苦痛中感受到人生的亮色。唐宋樱所展现出来的率真,那种豆蔻年华所散发出来的芬芳,那种带着一点点狡黠的暗示,在当时那种历史背景下,显得何等珍贵!更为贴切地说,在作者的精神世界里,唐宋樱已不单单是一个人,而是作者本人铭记对已逝去青春梦想的载体。作品中,“我”和唐宋樱之间的交往,一直延续到双方退休之后,足以说明彼此之间那种超越了世俗的精神世界。可以说,唐宋樱是作品塑造的最为成功、最具美感的人物。


还有一个重要人物——罗元锋。此君血统高贵,聪明绝顶。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作品中两个细节令人赞叹、感奋。一是罗元锋用绳索绑住自己,在海边石崖上,在猛烈的海风中书写大字标语;二是罗元锋每月一次骑车步行长途跋涉近百公里,暗中探看被关押看守劳动改造的父亲。从这两个细节中,我感到生命的坚韧和高贵!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面对种种不公,罗元锋使尽浑身解数与之抗争,努力谋求自己的幸福,实践自己的追求。时代没有辜负他,他终于成就了一番非凡的事业。在罗元锋身上,我们同样看到了青春与梦想交相辉映的绚烂光华!


作为主角的“我”,作者似乎有意加以调侃,笔调诙谐。从我出生之时的“进退维谷”,到小时候喝羊奶的苦逼,学校礼堂的体操表演,作文顺流成河,大饥荒的极度饥饿,躲进猪圈成一统,天落油炒饭成为民办教师,师范求学生涯......乃至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种种经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有带着泪水的欢笑,也有带着欢笑的嘲讽,有操纵手术刀般的自我解剖,也有横眉冷对的审视,更多的是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我们可以想象到,作者在细细检视往事之时,胸间是如何波涛澎湃!他在与历史对话,与自己对话,跟每一位读者对话。不管笔下世事如何变幻,在“我”的身上都可以感受到正气与良知。最为值得称道的是,“我”在年近古稀之时仍保持童心,对世界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热爱,体现了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


《半是眼醒半是醉》是一曲人性光辉的赞歌。从整部作品基调看,似乎偏向沉郁;然而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那峥嵘岁月里闪耀着璀璨光芒的人物群像。如石炭公石炭婆、尖嘴老师、瑞安叔、跛脚五婆、三叔公、凌同学、胡校长、郑局长......作者以感恩温柔之心,翻检那一幕幕关己或不关己的往事,对这些或淳朴善良,或慈爱仁厚,或心怀正气,或爱惜人才的一个个可亲可敬之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恩和礼赞。与此同时,《半是眼醒半是醉》真实地再现了特定背景下扭曲的人性。如刘主任、疯癫“骚狗”、圆脸的女红卫兵、武斗头目“乌面鬼”,还有曾主任、孙主任、周副股长......作品对他们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惟妙惟肖。然而,作品的本意并非单纯的鞭笞和嘲讽,更多的是悲天悯人的情怀,读者诸君自可在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半是眼醒半是醉》谋篇布局自成一格,以时间先后为序,大体可分为:出生至文革——文革期间——从事教师职业(包括师范读书)——从政时期。每一时期精选若干代表性事件,既独立成篇,又连珠成串。如对罗元锋婚恋的叙述,表面上是写其中的曲曲折折,其实是为了突出罗元锋旺盛的生命力,百折不挠的性格特征,善于动脑筋充满创造力的品性,为整部作品收尾阶段对罗元锋所取得的成就做了充分的铺垫;又如“副职的斤两”这一篇,表面上似乎写副职如何如何,其实巧妙地以此串联起诸多事件,“形象这事儿”这一篇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此等等,均可体会到作者创作的匠心独运。其语言风格亦庄亦谐,举重若轻;叙事平实而又不失生动,人物刻画写意则形神兼备,工笔则精雕细琢纹理清晰;其中穿插评论反思,均切中要害,令人击节;情感真切自然,以内敛含蓄为主,但充满张力,正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作品还具备浓郁的客家文化特色。无论从封面设计的围龙屋,还是文中客家俚语的大量出现,以及人物活动的场景均是如此。更为重要的是,作品中重要人物所展示出来的顽强坚韧,无不深深地烙上了独特的客家印记。细细阅读《半是眼醒半是醉》,称得上是一种丰富的精神享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作者在“开头语”中所言,《半是眼醒半是醉》是平凡人物的世界。然而在我看来,正是这一个个平凡人物的故事,包含了非常丰富而又独特的意味,能够让我们掩卷沉思,人物命运能够引发我们强烈的共鸣,让我们能够找到似曾相识的自己。此为“眼醒”之谓。同时,作品始终贯以一种悲悯的情怀,对过往种种人生际遇以豁达超然处之,此为“半是醉”之谓。因而,这些平凡人的世界却又是那么的不平凡。


17


兴梅文友举行《半是眼醒半是醉》研讨会


2018年11月6日,兴梅部分文友举行文学作品《半是眼醒半是醉》研讨会。


会议由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兴宁市第8、第9、第10届政协委员、《张氏文化》主编张先生主持。对兴宁教育局退休干部罗穗先生的长篇自传体小说《半是眼醒半是醉》,张主编首先赞扬作者高尚人格。此书出版可谓无名无利,但他铁肩担道义,为对得起自我,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后代,毅然奋笔。张主编谈到文学与政治关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人民至上,就是最大政治,就是文学使命,也是此书作者初衷。他接着赞扬作品难得的真实。文学的生命在于忠于生活。这里的生活概念的外延是人类活动的总和,不存在高于生活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作品。对所谓写作必须“典型化”理论,同样不能盲从。此书是解放60多年来漫长岁月中国农村的风雨表,也是知识分子坎坷奋进的心灵史。作品敢于触及敏感话题,直面社会人生。作品敢于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那特殊年代里大奸似忠的变脸,那投石下井的人性恶,那同窗、朋友、乡亲等平凡小人物坚守精神家园的善,那作者在岁月沉浮中的彷徨、无奈、变异与心灵坚守的复杂性,作品均表达得淋漓尽致。他还赏析了书名:其半醉与半醒的视觉与思考,既是大气候使然,也是作者有限的认识与表达的无奈。至于不足,张主编认为,主要是对特殊岁月里人物性格还要做进一步的挖掘。


大家各自谈了自己对社会、人生与写作的体会,然后集中谈了读罗穗著作的感受。大家一致认为,大作让人耳目一新,读后回味无穷。作者的基调如先秦《诗经》之“哀而不怨,思无邪”,是补台,不是拆台,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希望中国明天更好。大家非常佩服他作为长期的政工干部,竟有如此胆识,把握坎坷年代的轨迹,写出有如此厚度、力度之作。其人生轨迹,真实可信;其坎坷伤痛,发人深省;对眼下尚健在的人物的是是非非,本乃当代作家惶然退避禁区,但作者迎难而上,且表达得合情合理而无懈可击;作品的文学性强,对客家语言的合理采用,对解放60多年来不同时代的独特语汇的合理、跳跃式的穿插使用,把不同时空元素拿捏在一起,增强了读者的时空交错感与对照感……


众人对罗穗先生作品的不足也提了看法:比如作品民俗乡情等描写的欠缺,对客家文化积淀的表现尚待加强。


罗穗先生非常感谢兴梅文友的热情与厚爱。他非常坦诚谈了写作过程的甘苦及艰苦的求索。众人指出作品的不足,他认为非常到位,若再版时定加考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编:凌    逾

责编:袁钰敏


往期精彩


跨界太极学术 | 黄晓燕:世界华文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深化与拓展

跨界太极学术 | 陈美霞:跨界对话:白先勇研究的新进展

跨界太极学术 | 董小英:建筑叙事(六)




关于投稿:投稿邮箱kuajietaiji@163.com。

要求:提供作者个人简介100字左右,照片1-2张。

关于赞赏:三分之一作者稿酬、三分之一编辑酬劳、三分之一公众号运营


【跨界太极】  1221


关注跨媒介  跨学科  跨艺术

跨地域  跨文化理论及创意作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